過往項目介紹
  • 改善莫高窟的公共衛生設施

本會於2010年收到一筆人民幣50萬的捐款。功德主指定此款項須用作改善及維持莫高窟衛生設施之用。敦煌研究院總務處根據莫高窟公共衛生設施的實際情況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改善工程。在2012年6月在莫高窟窟區周邊及接待部公共衞生間購置及按裝了22套烘手機及20部給皂器,總數為8萬多元。據報告,效果良好,方便使用的遊客們。

為了進一步完善設施,敦煌研究院跟本會商量後,獲批款約11萬元更換了捲紙器及電暖器等配套設備。另外,僱用了一名全職的窟區衛生管理人員以加強日常管理。

以上都是按照捐贈人的意願,再透過本會及敦煌基金會協商而進行的。此專項所餘下的捐款將用作日常維修及支付管理員的支出。

 

  • 敦煌研究院數字化中心員工培訓計劃

在敦煌之友和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安排下,34名敦煌數字敦煌項目員工參加了一個文化遺產數字化考察學習團。他們在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26日從敦煌出發先後到訪銀川,北京,大同,洛陽,西安,五台山及天水。整個考察學習行程共15天,分别到西夏王陵,故宫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秦兵馬俑、麥積山等石窟寺及博物館考察學習。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國內文博單位最早開始文化遺產數字化工作的,該資料信息中心主任專門安排了時間和團員們詳細介紹了故宮資信中心數據採集科、類據加工科、視頻科的數字化工作和流程,並有專人帶領他們對攝影棚、字畫的翻拍、膠片的數字化、光盤檔案的保存等進行實地參觀學習。

考察團參觀了素有"中國雕塑之都"之稱的大同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它是具有皇家風范的佛教藝術寶庫。此外,他們也去了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參觀附近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最終形成南北長達一公里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石窟為中國之三大石窟。

考察團到访中國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台山對於莫高窟人並不陌生,因为開鑿於五代時期的莫高窟第61窟西壁就繪劃了五台山全景。

考察團也去了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參訪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及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墓室壁畫珍品館。

結束西安之行後,他們便奔赴天水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這裏的雕像絕大部分為石胎泥塑,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

此次旅程以麥積山為最後一站。整個考察行程給團員們對古代中國輝煌文化的巡禮。在他們報告中便慨嘆一些遺產地及文物遭受人為或自然的損害,也更覺得當前他們從事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敦煌研究院樊錦詩院長曾說:"文物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永生的"。然而,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這些珍貴文化遺產以數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下來,並向大衆開放和展示也是當務之急。此次考察令他們感受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回到敦煌後,所有參加考察培訓的人員每人都寫了一份書面考察報告,內容包括對所參觀的文化遺產地的感受,以及此次培訓對敦煌石窟數位化工作的幫助和想法。他們說,:‘前期攝影採集人員對首都博物館在拍攝中燈光靈活應用和攝影流程有深刻的印象,並將會運用于敦煌石窟的數位化工作中。對雲岡石窟陳列館的考察,使我們對文化遺產的展示方式和可有效利用的技術有了新的思考,對我們尋求適合敦煌莫高窟的展示方式方法有非常好的借鍳作用。’

此次考察學習活動由香港敦煌之友全額資助,合計為人民幣136,000元。

如台端有意贊助這類項目,歡迎直接與本會聯絡。

返回頂部